1981年,咱们中国女排把有着“东洋魔女”称号的日本队给打败了,第一次捧起了世界杯的冠军奖杯,大家都夸她们是“东方仙女”。看到这一幕,1972年就在漳州建起训练基地的国家排球处长钱家祥别提多高兴了,因为他之前说的排球运动员要“三年打好基础,五年成为能手,八年出类拔萃”这话,现在看来真是没说错。1972年那会儿,最早到漳州基地训练的有孙晋芳、张容芳、陈招娣、曹慧英、杨希她们几个,后来陈亚琼、周晓兰、郑美珠也来了。1976年,袁伟民教练在漳州基地挑人组队,郎平也加入了进来。她们一路努力,最后终于站上了冠军领奖台。这批女排姑娘们,一连拿了五次冠军,写下了中国姑娘勇敢拼搏的故事,让咱们全国人民都觉得特别自豪。所以啊,成为人才还好说,但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器,那可真是难上加难。
2001年2月开始,陈忠和成了中国女排的头儿。他决定不用那些老队员了,而是重新开始,重新组队,并把队伍带到了漳州基地进行封闭训练。他重点培养了一批有四五年专业经验的球员,比如来自辽宁的杨昊、刘亚男、张越红,天津的张娜、李珊、张萍,解放军的赵蕊蕊、宋尼娜、王丽娜,还有浙江的周苏红和北京的冯坤。他的战术很明确,就是要强化一传,保障快速变化,其中还有五名队员专门练大力跳发球,作为“先发制人”的手段,抢攻对方的防守反击。不到三年的时间,这支新队伍就连赢了七场比赛,实力大增。2003年,她们就拿下了世界杯冠军,让全世界都对中国女排刮目相看。到了2004年,虽然赵蕊蕊受伤了,但张萍顶上,和俄罗斯队苦战五局,最后惊险取胜,夺得了雅典奥运会的冠军。
赵勇教练现在离洛杉矶奥运会只剩三年多的时间了。他这次挑的队员都挺年轻,里头还有几位“中学生选手”。有人就担心,她们经验够不够,能不能撑起大局?不过赵勇也聪明,留下了四位巴黎奥运会的老将,李盈莹、王媛媛、龚翔宇和王梦洁,再加上吴梦洁和庄宇珊,她们俩可是巴黎奥运会的替补和P卡选手呢。这样一来,队伍里就有“四老带两新半”,实力不会掉得太厉害。但问题也有两个:一个是李盈莹的伤能不能恢复到九成,能的话,队伍水平就跟蔡斌时期差不多了;另一个是新二传的成长快不快,心理素质、技术能不能跟上,让全队速度提起来。这可能是个难题。所以啊,我们都盼着这两个问题能早点解决,中国女排前途还是大大的!人才和技术,都得有!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十大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