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是没想到国产激光武器竟然已经达到这个档次,9.3阅兵里头的亮点之一,就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舰载激光武器首次亮相了。
要是说,装在猛士3装甲车上的OW5-A10激光武器,和装在HMV3卡车上的更大规格的OW5-A50激光武器,算不上多新鲜(毕竟类似的激光武器我国家早就出口给沙特,还打下了不少无人机),那么搭载在重型卡车上的LY-1舰载激光武器,这可真是令人咋舌的存在了。
从阅兵现场的照片里能看出,LY-1舰载激光武器的激光镜头直径大概超过1米,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舰载激光武器里镜头直径最大的一款。
所以,它的激光输出功率,也很可能是目前全球已实用化的军事激光武器中最高的一款。
结合我们近几年在展会上收集到的电源系统参数来看,可以基本确定它的最大发射功率不低于300千瓦,已经超过了美国海军目前测试的几款激光武器,也许还可能超出美国海军未来的计划目标。
说它是现今全球第一,实在不为过。
美国空军在本世纪初试验过一套装在波音747飞机上的大型激光武器系统ABL,镜头直径差不多有1.5米,最大发射功率达兆瓦级(就是1000千瓦左右),不过因为技术难题太多、测试效果没达理想、造价又高昂、项目还严重超期,所以最终被放弃了。
ABL的电源部分由14个模块配合组成,能输出大概2到3兆瓦的电力,整个系统的重量达80吨左右。而这套系统采用的是氧碘化学激光器,结果证明并不太适合实际战场的需求。
这几年,激光武器用的化学激光器基本都被光纤激光器给替代了。
我国在民用光纤激光器领域占据着全球的领导地位,垄断优势挺明显。由于民用技术的不断传播,像土耳其、印度这些工业基础还算可以的国家,也能通过国际市场上方便买到的现成产品,“拼”出车载激光武器,最大输出功率一般在30千瓦到50千瓦之间。
这也是不少军迷对OW5-A10激光武器和OW5-A50激光武器“不怎么买账”的一个原因,其实并不代表这两款武器有多落后,只不过它们的发射功率属于土耳其和印度都能搞到的国际“主流”水平罢了。
想要“攒”出50千瓦的激光武器,单纯靠串联或者简单拼接是不行的,不代表拼到300千瓦就能轻松搞定,要是这么简单的话,美军早就是搞定它了。
事实证明这中间的技术鸿沟是巨大的。美国海军目前正在进行的激光武器项目主要有四个:
ODIN(海军光学眩目拦截器)项目,其最大发射功率没有具体公布,算是偏低功率的激光系统,主要用来“晃眼”、烧毁对方导弹和武器上的光学设备,属于“软杀伤”类别。
自2020年起,海军光学眩目拦截器便开始在多艘美国海军舰艇上展开测试。
HELIOS(高能激光与一体化光学致盲与监视系统)项目的最大发射功率为60千瓦,未来有望升级到120千瓦甚至150千瓦,洛马公司还在努力研制达到300千瓦的版本。
HELIOS(高能激光与一体化光学致盲与监视系统)已安装在“普雷贝尔”号驱逐舰(USS Preble DDG-88)上,并在2024年的测试中顺利击落了距离8公里的无人机。
另外,SSL-TM(固态激光技术成熟化项目)以及LWSD(激光武器系统演示器)也都已列入阵容。
它的最大发射功率达到了150千瓦。这个样机被装在“波特兰”号船坞登陆舰(USS Portland LPD-27)上,2020年的一次测试中还成功击落了一架无人机。
HELCAP(高能激光对抗反舰巡航导弹项目)旨在研发一款最大发射功率达300千瓦的高能激光器,目标是能够有效拦截反舰巡航导弹,这个项目还在实验开发阶段。
可以知道,美军目前真正用在舰上的激光武器,最大射程功率都没有超过150千瓦。
去年,我国曾在一艘071型船坞登陆舰“四明山”上装配了一套大功率激光武器进行试验,这和美国在“波特兰”号船坞登陆舰上试验的SSL-TM激光系统差不多,几乎一样。
“四明山”舰上的激光武器,外观跟9.3阅兵式上亮相的LY-1激光系统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。
对于我国激光武器最高能达到的发射功率,判断LY-1舰载激光的输出功率不少于300千瓦,都是有依据的。而了解我国激光武器最大发射功率的一个途径,就是从公开的电源系统信息中可以略窥一二啦。
我在最近几年参加的军事展览上,看到过两款激光武器用的电源系统,一款的瞬时输出功率是500千瓦,另一款的瞬时输出功率差不多是1兆瓦(1000千瓦)。
按照光纤激光器的转化效率大概是30%的水平,这两套电源系统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大致分别是150千瓦和300千瓦的激光武器。
近年来国内新研发的光纤激光器,转换效率已差不多达到35%,这样一来,用同样的电源系统,就能推动更高功率的激光武器了。
既然LY-1可以在舰艇上用,那装到9.3阅兵上的重型卡车上是不是也有希望呢?说不定是真的有这个可能!
从我们公开亮相的电源模块来看,十吨左右的容量就差不多够用了,再配上一台额外的柴油发电机,整个系统完全能装到重型卡车上进行作战。
激光武器近几年成为各大军事强国竞相研发的新型装备,主要因它具有几个优势:第一,作战开支相对较低,每次发射的费用大概几美元左右(只算燃料成本,不包括设备损耗的摊销);第二,以光速攻击目标,或许能有效应对高超音速导弹。
令人欣慰的是,我国在这块儿技术上走在了世界前列。
十大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